【榜样展示】用心关怀,用爱治愈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病房时,我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肿瘤科虽然是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地方,但对于我来说,这里是我陪着病人与病魔斗争的战场,是我用专业知识能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的地方。

每天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肩负的是生命的希望。我深知,每一个走进肿瘤科的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待与焦虑。面对他们的恐惧与无助,我总是尽力用最平和、最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用耐心和细心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担忧。更是用成功的案例给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 所以在繁忙工作之余,我喜欢将成功的案例,总结下来并分享给需要的人。这些案例,不仅记录了我与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一种信念——即使面对绝症,我们也不应轻言放弃。退休没多久的王伯,61岁。2024年初因“右下腹疼痛1天”收治入院,经过肠镜、扫描等检查,确诊为:直肠癌cT4N2M1 IV 期(肝转移),通俗的说法就是肠癌晚期。在老百姓的理解中,癌症晚期就意味着绝症。所以王伯他当时感到深深的绝望,他的家人也深受打击。
但是,在现代医疗水平和医疗模式下,王伯的病情并不意味着绝症。我们立即安排了MDT(多学科诊疗)会诊。邀请了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会诊,经过全面分析、认真讨论,最后精心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先在肿瘤科做新辅助化疗,控制癌症,再到胃肠外科做直肠癌根治术,再到肿瘤科做肝脏病灶射频消融,再做直肠放疗,最后做稳固化疗。虽然这套治疗方案顺利执行下来,根治几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但是至少有了希望。 经过和王伯以及家属的详细沟通、鼓励。王伯很快调整心态,勇敢抗癌。在系列治疗过程中,王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如化疗后的恶心、脱发、白细胞减少;手术后的疼痛;放疗后的大便频繁、坠胀等。但他的家人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尽的关怀和鼓励。正是王伯的这份坚持、家人的支持、医护的努力,王伯终于顺利完成了化疗、放疗、手术、消融。目前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很高,每天钓钓鱼,散散步。最近一次复查全身病灶完全消失,没有复发转移现象。 62岁的徐伯,因多次晕厥、休克伴全身多处增大淋巴结于2024年8月在湘雅医院就诊,并因为休克、晕厥发作入住了湘雅ICU。稍好转后转回了我院神经外科。分析湘雅医院的CT、病理结果,诊断很明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虽然说淋巴瘤是可以靠化疗达到完全治愈可能的一种恶性肿瘤,但是患者基础疾病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情况也很差,卧床不起,吐词不清,进食困难,靠胃管鼻饲流质饮食,最严重的是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和休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面对如此复杂、严重的病情,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有治疗机会了。但是经过和家属沟通,家属告诉我,他们不愿意放弃,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经过肿瘤科科内讨论,以及和神经外科认真沟通,一致认为可能是颈部多发增大的淋巴结压迫了颈动脉窦,引起反复晕厥、休克发作。虽然化疗风险挺大,但是如果不化疗,淋巴瘤继续进展,照样威胁生命。 最后还是尝试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经2个疗程的化疗,复查CT提示多处增大淋巴结明显缩小。而且晕厥休克未再发生,进食困难也完全好转,拔了胃管可以自己进食,还可以下床自由活动。患者和家属看到了治疗效果,信心大增。又继续化疗两个疗程,再次复查CT,全身增大的淋巴结基本完全消失了。 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太多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每一个治疗方案,都是我和科室团队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的结果。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让他们的痛苦有所减轻。每当看到患者因为治疗而露出久违的笑容,那份成就感与满足感,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成为医院的服务明星,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这份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一种鞭策。它提醒我,无论前路多么坎坷,都要保持初心,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在这条与癌症抗争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那些虽然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强面对生活的患者们。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肿瘤科医护人员将继续以勤恳、扎实的态度,为每一位走进我们科室的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治疗与最贴心的关怀。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可能成为他们生命旅程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