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
8月19日
医生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8月19日上午,全体院领导、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批走访慰问临床一线全体医师。一支笔、一份营养品,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诚挚的敬意,同时也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肯定,感谢他们为医疗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并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党委书记熊松明在慰问时表示,医师是医院的中流砥柱,你们的专业与付出,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为医院赢得了声誉。节日礼物中的一支笔,是希望大家在以后工作中笔有千钧,书写属于自己医师生涯的传奇;一瓶牛奶,是蓄积能量,鼓足干劲提升诊疗水平;一颗甜玉米棒,是希望将生活过的甜甜蜜蜜!
“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在这个属于医师的节日里,让我们向所有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健康守护者道一声:节日快乐!
正值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也收到了来自我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杨年贵老师饱含深情的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着对医务工作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谢谢你们,身边的好医生(患者心声)
从站台接到刚从北京回来的妹妹和小侄女时,八岁多的二宝高兴得扑了过来。我弓腰发力欲将两个孩子同时抱起,左胯猝然爆出一声轻响,接着就是一阵疼痛。稍微休息缓解了一下,并赶紧去医院检查是否骨折了。
“先别急,可能是肌肉拉伤。”我电话求助石门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王文聪。电话接通时他语速快而稳,说正准备进手术室呢,但建议“静养七日,若还疼再查。”于是,手机智能助手给出的CT和核磁共振等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建议方案在简练医嘱前黯然退场——这让我想起五年前躺在手术台取钢板时,主治医师在我耳边说的那句话。
记忆溯回2019年3月28日。扶贫中巴在雨后山路刹车时剧烈甩尾。仅仅三秒,我双肩锁骨如枯枝断裂。一年后,预约来到县人民医院骨科,准备取出已经在身体内驻守了一年的两块钢板和十三根钢钉。
“来,小心点,自己躺上去,你放心,休息一下,一切都会好的。”忙碌的无影灯下,90后主治医生李蕾的声音亲切而温暖,有如壶瓶山深处的一株青钱柳含蓄美丽,散发着让人心安的平和与淡雅。当她俯身为我调整氧气管时,麻醉剂注入静脉的声音如机舱电门关闭的“唰唰”轻响。
混沌中听见主刀医生的低语:“注意避开臂丛神经。”这句话让我在意识模糊时感到奇异的安定,正如《医路星河》所唱:“天上有日月和星辰,医者在日夜兼程”。
术后晨光里,帮扶对接户魏姐的女儿提着竹篮推门而入:“杨叔叔,妈妈说您是为我们受的伤。”沾着草屑的鸡蛋还带着鸡舍的温度。那一刻我忽然懂得,钢钉固定的不仅是断裂的锁骨,更是将医者仁心与百姓深情熔铸的桥梁。
今年医师节的主题“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我左胯拉伤时有了新解。王文聪主任那通电话里的沉稳,副主任医师递来活血止痛软胶囊时的叮嘱:“止疼片尽量少吃”——这些日常片段,恰是德艺最朴素的注脚。
想起取钢板手术前,主刀医生将CT片举向观片灯:“去年植入的钢板与神经保持芝麻粒间距。”金属轮廓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的指尖沿着钢钉轨迹滑动,如琴师调试弦距。这种精确到毫厘的“勤”,终化为出院时拍我肩膀的笑语:“下次下乡别抢最后一排座位了。”
如今在融媒体中心办公室,双肩在雨季仍会传来滞涩。但看着自己采写的文章相继发表,忽觉这具身体恰似《德艺双馨》所吟:“德是艺的根,艺是德的花”——媒体人记录时代的笔,何尝不是另一种柳叶刀?
前天清晨,牵起两个孩子的手走进车站,送妹妹她们回京。瓷砖地面映出几人的身影。我左胯运转自如,肩胛的老伤却在空调机的冷风中隐隐发涩。这具身体铭记着两次麻醉、四场手术,也珍藏着医师的嘱咐,还有诊桌上那盒未拆封的止痛药——铝塑板上的胶囊如朱砂痣,标记着医者克制的仁心。
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这些都已成为生命的勋章。它们让我懂得郎景和院士诗句的真意:“捧起啼哭的新生,也送走安详的落叶”。当星河垂落人间,终化作诊室里那句朴素的叮咛:
该静养时别硬扛
身体有自愈的智慧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 杨年贵)
石门县人民医院是湘西北地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县域三级综合医院,系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和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院,拥有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九张国家级名片。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Copyright©石门县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7655号-1 网站建设:湖南派源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